當前位置:『 資訊文摘 』->文章正文

詳解中國菜肴味型分類及其調(diào)配與應用[完整版]

2019年10月07日  轉(zhuǎn)載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

第4頁(共5頁):詳解中國菜肴味型分類及其調(diào)配與應用[完整版][4]

內(nèi)容摘要:本文將較詳盡地分別敘述味型的調(diào)配與應用,解析對中國菜肴味型的本質(zhì)探索,對中國菜肴的烹制起著顯而易見的重要作用...
熱門精品廚藝教程推薦:
鹵肉卷餅技術   正宗肉夾饃技術   黃金土豆餅   老濟南把子肉   正宗原汁燉牛肉   涼皮商用教程   果香雞柳棒   正宗麻椒雞商用技術   廚師寶典   夜市新寵芝士黃金薯   網(wǎng)紅臭豆腐技術   驢肉火燒技術   柳州螺螄粉配方   蟹黃鍋巴雞技術   秘方排骨米飯   正宗臺灣鹵肉飯   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術   正宗新疆椒麻雞   醬香米線   鍋巴土豆   香辣肉醬面/米線   臺灣牛肉面   單縣羊肉湯   襄陽牛肉面   楊國富麻辣燙   秘制紅燒肉   麻辣串炸串   青一色特色菜   酸辣粉技術   黃燜雞米飯   千里香餛飩   棗莊辣子雞   重慶麻辣魚   牛雜湯   淮南牛肉湯   麻辣香鍋   過橋米線/砂鍋米線土豆粉   安徽牛肉板面   ...更多

應用范圍是以雞肉、魚肚、豬肚、鴨掌、粉絲、白菜等為原料的菜肴。例如:“芥末肚絲”、“芥末魚肚”、“芥末鴨掌”、“芥末雞絲”、“芥末粉絲”等。
最后需注意的三點:一是芥末糊現(xiàn)制現(xiàn)用,并在上菜時調(diào)配其味道更佳。二是如芝麻油加夠量后,菜肴仍不滋潤,可適量加些植物油。三是如調(diào)配的味汁色深,可減少醬油的用量,增大鹽的用量,再酌加些晾冷的濃雞汁。

附:芥末糊的制作方法芥末子的葉形似油菜葉,籽實也似油菜子。芥末子經(jīng)磨細成粉便是芥末粉。但未經(jīng)加工的芥末粉味辛辣,具有苦味而無沖味,烹飪上一般不直接使用,而應加工復制成芥末糊才能作為調(diào)味品。其制法是:先將芥末粉500g加沸水250ml、醋200g調(diào)勻。再加入熟植物油100g、白糖50g拌勻,靜置幾小時即可。其原理是:糖、醋能減除苦味,醋還能激發(fā)沖發(fā)味,植物油能使其色澤光潤。所以,調(diào)拌后(靜置2~3h,除去苦味,激發(fā)沖味)即成為香辣、無苦味、沖辣濃郁的芥末糊。如時間急迫,可在調(diào)拌后入蒸籠蒸約10min左右取出,使其自然冷卻,亦收靜置后之效果。由于芥末糊香辣味重,含油多,最好在玻璃或陶瓷類容器里存放,并壓緊蓋嚴,以防氧化(脂肪氧化酸敗現(xiàn)象,俗稱“走油”),使芥末發(fā)苦,不能食用。

10.酸麻味型
由酸味和麻味調(diào)味品調(diào)配而成,主要呈酸味和麻味的味型。常見味有:咸酸麻味、咸鮮酸麻味。代表的菜例有:“焦炸肥腸”等。
(1)咸酸麻味:是以咸味、酸味和麻味調(diào)味品構(gòu)成。其具體應用方法如下。
此味風味特點是酸麻咸香,味美可口。以食鹽、醋、花椒粉調(diào)配而成。調(diào)配此味時,咸味是基礎味,酸麻味才能突出(此味型通常是作為熱冷菜佐餐的味碟)。
(2)咸鮮酸麻味:是以咸味、鮮味、酸味和麻味調(diào)味品構(gòu)成。其具體應用方法如下。
此味風味特點是酸麻清香,咸鮮爽口。以食鹽、醋、花椒粉、味精調(diào)配而成。調(diào)配此味時,咸鮮味是基礎味,酸麻味只有在咸鮮味的基礎上才能突出。同樣,這里的鹽是定味;味精提鮮;醋除異、解膩;花椒香麻(此味型通常也是作為熱冷菜佐餐的味碟)。

11.辣麻味型
由辣味和麻味調(diào)味品調(diào)配而成,主要呈辣味和麻味的味型。常見味有:咸辣麻味、咸鮮辣麻味(俗稱麻辣味型)。代表的菜例有:“水煮肉片”、“麻婆豆腐”等。
(1)咸辣麻味:是以咸味、辣味和麻味調(diào)味品構(gòu)成。其具體應用方法如下。
此味風味特點是辣麻咸香,味厚不膩。廣泛應用于冷菜。主要由食鹽、白醬油、辣椒油、花椒粉、味精、白糖、芝麻油調(diào)配而成。
配合中其原理是食鹽定基礎咸味;白醬油提鮮,并輔助定味;白糖和味、緩辣、提鮮,使味更有反復,以菜在食時回味略微帶甜為佳;要在“咸中有鮮、咸鮮有味”的基礎上重用辣椒油、花椒面,使辣麻味突出;在調(diào)配中,若無辣麻味則風味全失,若無咸鮮味則麻味沒味;要做到雖辣麻而有咸味壓,雖咸味有鮮味和,雖性烈有香味誘;正是這樣,即使此味性猛烈、味濃厚、刺激大,用以成菜,食者往往是聽之則欲,見之則喜,食之尤快。

在調(diào)制過程中,應先將食鹽、白糖、味精在白醬油中溶化,再加入辣椒油、芝麻油、花椒粉。此味是最典型的川味,地方色彩濃厚,風味獨特。除紅油味型外,與其它復合味均不矛盾,尤同糖醋味、咸鮮味配合最佳,佐以下酒、下飯的菜肴都較適宜。

其應用范圍是以雞、牛、羊等家禽、家畜肉類和家畜內(nèi)臟為原料的菜肴。例如:“麻辣牛肉”、“麻辣雞片”、“夫妻肺片”、“棒棒雞”、“燈影牛肉”等。
最后需注意的兩點:一是花椒應選用品質(zhì)高的才有風味;二是如此味涼拌牛肉或牛雜,以上調(diào)味品中可不用白醬油,而酌量加食鹽以補足咸味。

(2)咸鮮辣麻味(俗稱麻辣味型):是以咸味、鮮味、辣味和麻味調(diào)味構(gòu)成。其具體應用方法如下。
此味風味特點是麻辣味厚,咸鮮而香。廣泛應用于熱菜式。主要由辣椒、花椒粉、食鹽、白醬油、味精、紹酒、豆豉、蒜苗調(diào)配而成。
配合中其原理是以食鹽定基礎咸味;白醬油和味、提鮮、增香;豆豉提鮮、并增加菜肴的香醇,并和白醬油二者的咸味輔助鹽定味。上述三者組成的咸味。要以辣椒面、花椒粉不至于產(chǎn)生空辣、空麻,而是麻辣有味為度;辣椒面還能提色、定香辣味,用量以菜肴色澤紅亮、香辣味突出為好;花椒粉香麻,用量以菜肴香麻味突出為宜;味精提鮮、和味,是連接咸味和麻辣味的橋梁,用量以菜肴入口就有感覺為宜;蒜苗增香并點綴風味,用量以成菜后能嗅出其味為宜?傊笤谂胫坪,此復合味應具有咸、香、鮮、麻、辣、燙等特點。

在調(diào)制過程中,應先將豆豉(剁茸)、辣椒面炒香至上色;添入鮮湯。放入原料,燒沸入味后,再加入白醬油、味精。蒜苗提味;收汁濃味起鍋后,撒上花椒粉。
其應用范圍是以雞、鴨、兔、豬、牛、羊等家禽、家畜肉類和家畜內(nèi)臟以及豆腐為原料的菜肴。例如:“水煮肉片”、“麻婆豆腐”、“麻辣牛肉絲”、“麻辣肉干”、“毛肚火鍋”等。此味最適宜烹制麻婆豆腐的調(diào)味(制作時一般還應佐以炒香的牛肉或豬油渣碎粒和好湯提味)。此味性烈而味濃厚,但麻辣鮮香咸等味道齊全,用以成菜,別具一格。適用于四季佐酒、下飯的菜肴佐味,與其他復合味都較適宜。

最后需注意的三點:一是花椒、辣椒、豆豉、白醬油均應選用上品;二是有的則因菜肴的風味需要,摻和一定比例的郫縣豆瓣,其風味更加醇厚鮮香;三是此味雖然重用麻辣調(diào)味料,但并不是要辣得令人沒法食用,而是要掌握辣而不死,辣而不燥,并使人感到有鮮味。

12.甜酸辣味型
由甜味和酸味及辣味調(diào)味品調(diào)配而成,主要呈甜味和酸味及辣味的味型。常見味有:咸甜酸辣味、鮮咸甜酸辣味、咸鮮甜酸辣味(加泡椒,俗稱魚香味型)。代表的菜例有:“果味辣白菜”、“油燜雞腿”、“魚香肉絲”等。

咸鮮甜酸辣味(俗稱魚香味型):是以咸味、鮮味、甜味、酸味和辣味調(diào)味品構(gòu)成。其具體應用方法如下。
此味風味特點是咸鮮酸辣兼?zhèn),蔥姜蒜香氣濃郁。魚香味型是四川首創(chuàng)的三大味型之一,廣泛應用于冷熱菜式,是以食鹽、泡紅辣椒、白醬油、白糖、醋、味精、姜(或泡姜)、蔥、蒜調(diào)配而成。
調(diào)配中其原理是在熱菜中,鹽與原料碼芡時上味,使原料有一定的咸味基礎;白醬油和味提鮮,與鹽配合定味;泡紅辣椒使菜肴帶鮮辣味,突出“魚香”味,用量宜大;蔥、姜、蒜增香、除異味,用量以成菜后香味突出為準;白糖和醋所組成的酸甜味應在成菜時有明顯的感覺為好;味精提鮮,用量適當;“魚香”味烹調(diào)成菜后應是:色澤紅亮,鮮辣爽口,香味突出,咸味適當,甜酸味呈食荔枝感,并使諸味融為一體,似“魚香”。

在調(diào)制過程中鹽與原料在碼芡時上味;用白醬油、蔥、白糖、醋、味精兌成芡汁;鍋內(nèi)混合油燒至七成熱時,投入原料;炒散后,加入剁茸的泡紅辣椒,炒香上色;再加姜、蒜煸炒出香味;原料斷生,烹入芡汁;收汁亮油起鍋。

在其用于冷菜時,調(diào)料不用下鍋,也不用芡,醋應略少于熱菜用量,而鹽的用量則應較多一點。
其熱菜應用范圍是以家禽、家畜肉類和蔬菜以及禽蛋為原料的菜肴,特別適用于炸、熘等烹調(diào)技法之類的菜品,例如:“魚香肉絲”、“魚香烘蛋”、“魚香茄餅”、“魚香八塊雞”、“魚香油菜薹”等;冷菜應用范圍是以豆類為原料的菜肴,例如:“魚香青豆”、“魚香豌豆”等。此味除忌與用鮮魚烹制的菜肴同食外,與其他復合味一般無矛盾。四季皆可,佐酒、用飯之菜肴均可。
最后需注意的三點:一是在調(diào)配色香味的調(diào)料中,是以泡紅辣椒為首(如有鮮紅辣椒更好),其次才是其他調(diào)味品。而且沒有泡紅辣椒就不可能成為正宗的“魚香”味;二是勿將泡紅辣椒、姜、蒜絲炒焦;三是根據(jù)菜肴的數(shù)量,可在收汁時加醋,亮油起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文轉(zhuǎn)載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

熱門精品廚藝教程推薦:
鹵肉卷餅技術   正宗肉夾饃技術   黃金土豆餅   老濟南把子肉   正宗原汁燉牛肉   涼皮商用教程   果香雞柳棒   正宗麻椒雞商用技術   廚師寶典   夜市新寵芝士黃金薯   網(wǎng)紅臭豆腐技術   驢肉火燒技術   柳州螺螄粉配方   蟹黃鍋巴雞技術   秘方排骨米飯   正宗臺灣鹵肉飯   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術   正宗新疆椒麻雞   醬香米線   鍋巴土豆   香辣肉醬面/米線   臺灣牛肉面   單縣羊肉湯   襄陽牛肉面   楊國富麻辣燙   秘制紅燒肉   麻辣串炸串   青一色特色菜   酸辣粉技術   黃燜雞米飯   千里香餛飩   棗莊辣子雞   重慶麻辣魚   牛雜湯   淮南牛肉湯   麻辣香鍋   過橋米線/砂鍋米線土豆粉   安徽牛肉板面   ...更多

轉(zhuǎn)載該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如不同意轉(zhuǎn)載或涉及版權(quán)、內(nèi)容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(lián)系,以便可以立即刪除;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(nèi)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,僅作參考。
猜你喜歡

金牌教程推薦

今日實時資訊查閱排行

聯(lián)系
我們

手機
訪問

手機掃描二維碼

收藏
網(wǎng)站

頂部